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問題,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,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!
為確保回轉窯安全、順利地完成烘窯過程,在點火前必須完成以下準備工作:
系統檢查:對整個燒成系統進行排查,確認所有設備均處于可連續運行狀態。
窯內及預熱器檢查:仔細檢查預熱器和回轉窯內部,逐圈檢查耐火磚并重新緊固,防止松動;清除窯內一切雜物。
儀表校驗:確保系統內的測溫、測壓等監控儀表工作正常,數據準確可靠。
燃料準備:
窯頭煤粉倉應儲備足量符合質量要求的煤粉(水分、細度、熱值等指標達標);
煤磨系統應處于隨時可啟動狀態,保障煤粉持續供應。
通風與燃燒系統檢查:
打開冷卻機檢修門,作為烘窯時燃燒氣體的進氣通道;
噴煤管及各管道應保持通暢,密封良好,調節靈活。
密封與定位:
檢查并完善預熱器各部位的密封;
測量窯筒體彎曲情況,確定初始位置并做好記錄。
點火物資準備:
將木柴運至窯口附近,并按要求堆放;
準備好柴油、棉紗等引燃材料;
操作人員須穿戴齊全勞動防護用品,落實安全防護措施。
根據窯型不同,烘窯方法主要分為兩種:
烘窯時間:約3天(72小時)
操作方式:由窯尾向窯頭分段進行,依次點火:
第一堆火:位于窯尾擋料圈處,主要用于烘干預熱器;
第二堆火:置于窯中段,烘干窯后部耐火磚;
第三堆火:設于冷卻帶區域,烘干窯體前半段。
烘窯時間:8~16小時
操作方式:采用直接噴煤粉點火,烘干窯內耐火磚。
升溫要求:
升溫應由低到高逐步進行,嚴禁窯尾溫度驟升;
初期盡量減少用煤量,以不熄火為原則;
前8小時內,窯尾溫度控制在150℃以下;
整個烘窯過程中,尾溫不得超過200℃;
輔助措施:
適當慢轉窯體(每30分鐘轉1/4圈),防止筒體變形,確保耐火磚受熱均勻。

木柴堆放方法:
在距窯尾約2米處呈“井”字形堆放木柴,高度約為窯有效內徑的2/3;
點火后逐步添加木柴,使混合室出口溫度升至200℃;
按升溫曲線要求,每隔約5米向前推進堆放下一堆木柴;
每堆木柴燃盡后,窯體轉動1/4圈;
當木柴堆至窯口時,可從窯門罩持續補充燃料;
此階段窯體應每隔30分鐘慢轉1/4圈。
注意:若煤粉火焰不穩定,可暫采用間斷轉窯,但單次停留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,以防筒體變形。
說明:當窯尾溫度達到300℃以上,具備條件后可切換為煤粉燃燒。
風機操作:逐步開啟高溫風機及袋收塵器后排風機進口風門,建立穩定通風。
燃燒控制:
采用長火焰穩定燃燒,避免短焰急燒導致局部過熱;
控制煤量,確保燃燒,杜絕冒黑煙現象。
系統連接:
接通氣力提升泵出料管與預熱器連接管道;
在提升泵內設置排水裝置,并安排專人監控記錄。
烘窯狀態判斷:
通過觀察窯內耐火磚表面溫度及水汽濃度變化,判斷烘烤進度;
確保耐火材料脫水,避免后續生產中出現爆裂或剝落。
當回轉窯因故臨時停機較長時間,需采取烘窯措施以維持窯內溫度、防止熄火。
操作時應注意以下事項:
溫馨提示:烘窯是回轉窯啟停過程中的關鍵環節,直接影響耐火材料壽命和系統安全。務必嚴格按照升溫曲線操作,嚴禁快速升溫或溫度失控。